贵州黔西:贵毕公路救援生死线上的逆行者
【文章开始】
你有没有想过,在贵州那些高山深谷之间,要是车子突然抛锚了该咋办?特别是像贵毕公路那样弯多坡陡、天气说变脸就变脸的地方?想象一下,大半夜,前不着村后不着店,还下着冻雨,只能干瞪眼... 哎,别怕!今天就带你扒一扒在这条“魔鬼公路”背后,那群和时间赛跑、和危险掰手腕的救援人。
贵毕公路?到底有多险?
贵毕公路——贵阳开往毕节的这条山间主动脉,名气真不小。我查过资料,这条路横穿了黔西乌蒙山系的腹地。啥意思呢?就是说:全是山,爬不完的山!
- 弯道连着弯道:当地司机跟我说,那些急弯陡坡多得能让你数到晕。开一趟下来,方向盘没停过,像在走“发卡”,稍微手滑或者刹车不对劲就... 我不敢想。有段路当地人称“九道拐”,想想名字就头皮发麻。
- 天气像后妈的脸:这个才真叫绝。刚才还是大太阳,下一秒山头雾气能浓得伸手不见五指。冬天冰凌子(冻雨)说来就来,路面直接变溜冰场!夏天雨季,山洪和石头往下砸是常有的事。在这路上开车,考验的不仅是技术,更是运气。
- 长度即风险: 全程好像有快200公里吧?(具体数字我记不太准了),想想看,在这么复杂的环境下开两三百里路,出点小毛病的概率那是直线上升啊。堵在中间,喊天天不应,叫地地不灵的感觉,搁谁不慌?
为啥黔西救援这么关键?
我问了一个搞救援的老张头这个问题,他当时叼着烟,斜眼看着我,好像我问得多傻似的:“为啥?这条路上出事,不是伤就是亡,等不起!” 他说得直接,但一点没掺假。
- 时间就是命: 山路事故不像城市里。城市里堵车,最多迟到扣钱。这里要堵了,救护车、消防车都上不来,受伤的人等不起那几十分钟黄金时间!多拖一秒,可能结果天差地别。
- 地形是帮凶: 事故地点往往就在陡坡、深谷边,车子稍微处理不当,来个二次溜坡或者翻下崖,那就是雪上加霜。救援队不光要救人,还得第一时间把事故车稳住、挪开,相当于在悬崖边上排爆。
- 交通不能断: 这路是连接贵阳和毕节地区的命脉啊!运货的、上班的、回家过节的,都指着它呢。一堵就是一长串,后面几百辆车跟着憋火,搞不好还引发新事故。救援队越快处理干净,大家才能越快回家。
救援队怎么干?他们不是神仙吗?
他们当然不是神仙,也是血肉之躯。但常年泡在危险里,他们练出了一套实在的法子。我蹲点看过一次他们出警,那叫一个快狠准。
- 24小时轮轴转: 甭管白天黑夜,他们的值守点都是灯火通明。 接警电话就是命令!不管是凌晨三点冻雨,还是中午四十度高温,警报一响,人抓起装备就冲。据说最快一次,从接到电话到赶到现场,只用了十五分钟!不过话说回来,这速度具体是怎么保证每个点都达成的,内部运作细节他们保密,我也不好多问。
- 装备精打细算也得上:虽然不可能像大城市那样装备齐全到夸张,但他们家伙什儿也是针对贵毕公路“私人定制”的。你看:
- 带大钩子和绞盘的重型救援车,陷进沟里?拖!
- 防滑链那是四季必备,冰面、泥地都指着它。
- 专门的破拆工具,车撞瘪了人出不来?锯!
- 还有应急照明灯——山里晚上没灯可太吓人了。听他们说最想升级的是山地摩托或无人机,复杂地形侦察会更快,但目前经费…(这里我的信息来源可能不全)
- 人比机器更灵活: 再好的装备也得靠人用。救援队里个个身怀绝技——司机得是山道车神,定位员地形图烂熟于心,操作手对装备了如指掌。团队默契得像一个人。有个队员说过:“我们干的不是拖车的活儿,是解一道‘人+车+悬崖=安全’的方程式。” 这话听着有点玄,但细想想还真是生死攸关的精密活。
真救过命?光说不练假把式!
老张给我讲了去年冬天的事,记忆犹新。那晚冻雨封路,一辆拉满人的中巴车在一个下坡弯道失控,撞了护栏后,车头悬在悬崖边上摇摇欲坠,下面就是百来米深的谷底… 车里几十号人吓傻了,动都不敢动!
“当时我们在值班室看到现场传回来的图像,腿肚子都抽筋,真悬啊!” 老张说。但没办法,硬着头皮也得上。救援队赶到后:
1. 先用沙袋垫和三角木把悬空的车轮死死卡住,固定车体;
2. 再小心翼翼用钢缆把那“骑”在悬崖边的中巴车一点点往回“拽”;
3. 同时,队员趴在冰冷刺骨的地上,慢慢靠近车身,用手电筒照着车窗安抚乘客,指导他们缓慢挪动身体到安全位置...
从接到报警到最后一个人平安出来,折腾了大半夜,人冻僵了,但那几十条命算是从鬼门关拉回来了。事后司机对着救援队员直抹眼泪,话都说不全。
救援队自己不怕?难处在哪?
当然怕!谁不怕死?但他们身上的担子压着那份怕。不过他们的困难也确实实在在:
- 极端天气里的苦干:冬天下冰凌子,手上全是冻疮还要操作冰冷的铁家伙,风跟刀子似的往脸上刮;夏天闷热,穿着厚重的防护服,搬弄重物,汗能从头湿到脚。
- 精神压力山大:常年看车祸现场,面对伤者甚至遇难者,那份心理煎熬外行人体会不到。 我认识的几个老队员都说,睡不好觉是常事,梦里全是警报声和刹车声。
- 经费是个紧箍咒:这么高危高强度的工作,装备磨损快,训练成本高。但救援费用很多时候是收不上来的,比如救自然灾害或者一些特困车主。上面拨的款和实际开销总是有缺口(具体这个窟窿多大、怎么填的,我了解得还不够透),设备更新有时也只能咬牙顶着老家伙上。“保命要紧”成了他们省钱的借口。
- 社会误解真憋屈:偶尔碰到救援时间稍微长点,或者堵车堵得久了点,有些车主可能就在车上骂骂咧咧,或者投诉他们效率低。他们有时候在寒风中啃着冷馒头干活,听着喇叭催促,心里是真不是滋味。 好像自己累死累活成了“堵路”的罪人。
这活儿这么要命,为啥还有人干?
我问老张为什么干了十几年还不撂挑子?他猛吸了口烟,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:“有时候撤下来看到一家子抱头哭,不是因为出事了,是因为人没事;有时候看到救护车畅通无阻地开过去,那警笛声听着都像唱歌... 就这么几个时候吧,就觉得值了。”这帮爷们,图的不是那份工资(虽然也挺重要),图的是心里那份‘得劲儿’——把命捞回来了,把路打通了,把人送回家了。你说值不值?
我们能做点啥?尊重和配合最实在!
知道了他们的辛苦,我们普通人开车经过贵毕公路,能做的很具体:
- 车上备点硬货: 半箱油?太悬了!零食、水、保暖衣服(冬天多带厚衣服或毯子)、应急药品、一个靠谱的充电宝,最好还有个质量过硬的三角警示牌。这破玩意儿关键时刻比喇叭好使。
- 报警一定要清晰: 真出事了,别慌!打通电话第一句话最重要!说清楚“我出事了”、“在贵毕公路哪个方向”、“离哪个路标或者隧道最近”、“车上有几人受伤没”、“天气怎么样”。救援队就是凭着这句话定方案、派车辆,磨磨唧唧说不清位置,最耽误时间。
- 理解万岁,配合第一: 真遇到堵车或者救援队作业,别按喇叭催!把车道(尤其是应急车道)老老实实让出来。他们比你更急。看到救援车闪着灯逆行往事故点冲,让一让就是积德。
- 路上规矩点:说一千道一万,最好的救援就是用不着救援。在贵毕公路,老实开慢点、注意力集中点、车况出门前检查好点,比什么都强。把自己的命当回事,就是给他们省心。
【文章结束】
【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765536098@qq.com,我们会立即删除或作出更改。】:感动我们网 » 贵州黔西:贵毕公路救援生死线上的逆行者
最新评论
约翰拉贝,拯救二十五万中国人的德国人,虽非同族人,却有同族情。
听说拉贝最后被日军逼的没办法断粮了,然后他拿出自己全部的积蓄,分发给20多万中国人
应该重拍拉贝日记,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对我们有恩的人。
向拉贝致敬,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大恩大德!有求必应
当初辛特拉也帮助过那么多犹太人,晚年是平困潦倒。拉贝晚年过的却很幸福,还有可怜的南斯拉夫人差点被当年救助的小女孩好个炸
我们要致敬拉贝先生,谢谢拉贝先生拯救了我们的同胞
日文以前还说我们为什么那么痛恨他们,就抓着他们的那一点历史,我很想说那是哪一年历史啊,明明这么多历史,你们这么狠心,还造
拉贝先生也是他让我们对德国这个国家还是很有好感的
一个高尚的人,一个纯粹的人,一个有道德的人,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,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。这段话永不过时
因为拉贝先生,让纳粹万字旗看起来都不是那么扎眼。
拉贝家人,如果来中国,就是要骨髓,也会给他,因为拉贝家族………对25万中国人,有救命之恩!!!!
中华民族的恩人有三位:约翰拉贝先生、白求恩大夫,再就是已来到中国的埃文凯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