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路救援车教学教案及反思

暴雨夜的高速公路上,救援车顶灯在积水里碎成一片红雾。新学员握着操纵杆的手抖得像触电——训练时练了上百遍的吊臂扶正,真碰到四脚朝天的轿车,液压钳死活咬不住变形的车门。教练吼着“按教案步骤来!”,可教案里没写轮胎陷进泥潭时,雨大到连对讲机都滋滋响。

??教案里的钢印和现实里的泥印??

翻开《道路救援车操作规范》,白纸黑字写着“起吊前确认支撑点平整稳固”。可去年陇南泥石流现场,救援车左前轮卡在塌方缝里,学员拎着水平仪傻眼了:往哪支?垫三块石板还晃,老师傅直接踹了截断树桩塞进去——树皮裹着泥,比教科书里的钢垫块管用十倍。
不过话说回来,教案里的安全流程真不是摆设。清障救援标准要求拖车必须“切断事故车辆电源”,有回学员忘操作,结果挪车时气囊突然弹出,半吨重的工具箱被震飞三米远。事后翻教案,第17页加粗标注的步骤被红笔涂了星标。

??练一百次不如被骂一次??

实训基地的模拟车祸现场,钢板车身锃亮反光。学员按教案练破拆:液压剪卡进A柱,扩钳撑开B柱,5分钟解救假人——满分!可第一次参与真实事故救援,消防队长指着变形的车门骂:“这车烧了半小时,A柱早软了!你还按教案角度下钳?”话音未落,车门咣当砸在气垫上。
更扎心的是??心理时差??。教案要求“安抚被困人员情绪”,但没人告诉学员,当伤者腿骨戳出皮肤还在嘶喊时,新手握切割机的手会不受控地抖。某次跨省演练,20%的学员因手抖触发设备急停——这类应激反应训练数据,教案里至今是空白。

??考核通过率100%≠能救命??

结业考试那套“平板背载拖运”操作规范,学员闭着眼都能拿优:摆锥筒、上绞盘、固定轮胎,全程不到8分钟。可到了春运高速路,积雪盖住应急车道标线,锥筒刚摆好就被过路车碾飞两个。老救援队长蹲在护栏上抽烟:“教案考的是动作,现实考的是眼力——你看那货车司机打瞌睡呢,赶紧把警示牌再挪远三十米!”
(注:极端天气下救援装备操作失误率尚无全国统一统计)

??改教案比改车难??

想往教案里添点“土方子”?难。消防局新编的《车辆破拆救援指南》明确要求:“支撑点必须使用认证垫块”。有教练在培训反馈会拍桌子:“荒郊野岭哪找垫块?我教学员用碎石加藤条捆的土法,三年撑住十七辆车,凭啥不让写?”——结果被驳回:“不符合国标器械清单”。
但真碰上隧道连环撞车,救命的反倒是野路子:

? 用千斤顶卡进扭曲的车门铰链,比液压撑杆快20秒;
? 给昏迷伤者系反光背心当牵引绳标记,浓烟里一眼能找到;
? 手机没信号时,拆救援车喇叭线搭铁发摩斯电码求救。
这些血换来的经验,最终变成培训基地厕所隔间门背后的手写涂鸦。

??结尾扔个救生锤??

教案不是金钟罩,但没教案就是裸奔。下次修订时或许该留几页“空白案例册”,让各地救援队填自己的狠招——云南山区的藤条固定法,东北雪天的柴油防冻术,凑成一本《救援野路子大全》。
毕竟考试卷上印的“操作规范”,永远比不过雨夜里那声“师傅!这还有人!”的嘶吼。

【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765536098@qq.com,我们会立即删除或作出更改。】:感动我们网 » 道路救援车教学教案及反思

赞 (0)

评论

1+5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