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下30度的深夜,车在冰雪路面上打滑熄火该怎么办?
客岁12月的那场暴雪我还记得暧昧晰楚,友人老伸开着新买的SUV在开拓区迎宾路栽了跟头。仪表盘上突然蹦出来的发动机故障灯,配上咆哮的西北风,愣是把这一个东北男子急出一身汗——直到他哆嗦着拨通0451-5109XXXX这一个号码,电话那头传来句带着大碴子味的"兄弟别慌,25分钟准到"。
为啥非得找开拓区救援队
你兴许会说,满大街都是救援车,随意找家不行吗?哎,这里头门道可多了。上个月在松北区,有车主图便宜叫了辆私人拖车,终局出于没给驱动轴做防冻处理,变速箱直接冻裂,修车资花了小两万。
开拓区救援队的白色工程车上有三个标志性装备:
- 带加热功能的液压拖臂(零下40℃畸形运作)
- 全地形探测雷达(能识别被积雪覆盖的坑洞)
- 俄语/英语双语呼唤系统(应付外籍司机)
最让我服气的是他们的应急包,里头居然备着高热量巧克力。客岁冬天救过个南方游客,车辆抛锚后司机低血糖差点昏迷,救援师傅愣是塞给他三块士力架,这事厥后还上了《新晚报》。
半夜叫车会不会等两小时
先说个反常识的数据:清晨2-5点反而是他们最忙的时段。今年1月的极冷气象里,队里记载到单日最高出勤27次,平均响应速率18分钟。怎么做到的?秘密藏在调度室的电子沙盘里——20个重点路段装着热度传感器,零下15℃自动触发巡逻车出动。
上周我跟着队长老李出过次责任,在融江路处理辆趴窝的混动车。人家师傅到现场先掏热风枪烘烤充电接口,再用绝缘毯裹住电池组,整套动作比给手机贴膜还利索。问起阅历,老李嘿嘿一笑:"咱这旮沓的车,得当活人侍候,冻着了就得先暖四肢。"
费用是不是贵得离谱
别听网上那些"东北救援宰客"的谣言,当初价钱公开透明得很。记着这一个口诀:"三看三不问":
三看
看车门有没有物价局监制的收费码
看师傅工作证编号是不是97开头(开拓区备案编号)
看发票章是不是"哈尔滨开拓区道路救援服侍中心"
三不问
别问"能不能便宜"(统一定价)
别问"有没有附加费"(明码标价)
别问"走不走保险"(全程帮助理赔)
上个月处理过辆陷进雪堆的奔驰大G,从昆仑路拖到4S店全程12公里,明细单上写着:
根基出车资:150元
四驱车专项服侍费:80元
防冻液补充:免费
总计:230元
比某些坐地起价的野鸡公司便宜一半,中心是人家还给洗了车窗上的冰霜。
新能源车会不会被拒救
这事儿我可专门去车库看过。他们客岁新配的六台电动救援车,车头谁人黄色应急开关是跟宁德时期联合研发的,可能在3秒内切断高压电。有个案例特精彩:比亚迪汉在会展中心地下车库漏冷却液,救援队没直接拖车,而是先铺吸液棉,再用升降平台把整车抬出,避免了三电系统二次伤害。
队长手机里存着个救援优先级清单:
1. 有冒烟/异响的车辆(15分钟内到场)
2. 载有老人儿童的故障车(20分钟承诺)
3. 个别燃油车(30分钟响应)
4. 新能源车(需等待绝缘装备就位)
这顺序看着残酷,实则保命——上个月在长江路,就是靠这套机制实时处理了辆起火的出租车。
小编观点:
跟拍三天后我算是清晰了,这帮穿橙色工装的师傅才算是开拓区真正的"路虎"。上周五遇到个新手司机,车钥匙掉雪堆里急得直哭,王师傅愣是用金属探测仪给刨出来了。要我说啊,在哈尔滨开车你可能不装雪地胎,但手机里必须存着0451-5109XXXX这一个号码。对了,下回倘若望见车头插着小国旗的救援车阅历,记得竖个大拇指,这群在雪窖冰天里刨食的男子,值得这份尊重。
【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765536098@qq.com,我们会立即删除或作出更改。】:感动我们网 » 哈尔滨开发区道路救援队24小时都能叫到吗?
最新评论
约翰拉贝,拯救二十五万中国人的德国人,虽非同族人,却有同族情。
听说拉贝最后被日军逼的没办法断粮了,然后他拿出自己全部的积蓄,分发给20多万中国人
应该重拍拉贝日记,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对我们有恩的人。
向拉贝致敬,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大恩大德!有求必应
当初辛特拉也帮助过那么多犹太人,晚年是平困潦倒。拉贝晚年过的却很幸福,还有可怜的南斯拉夫人差点被当年救助的小女孩好个炸
我们要致敬拉贝先生,谢谢拉贝先生拯救了我们的同胞
日文以前还说我们为什么那么痛恨他们,就抓着他们的那一点历史,我很想说那是哪一年历史啊,明明这么多历史,你们这么狠心,还造
拉贝先生也是他让我们对德国这个国家还是很有好感的
一个高尚的人,一个纯粹的人,一个有道德的人,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,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。这段话永不过时
因为拉贝先生,让纳粹万字旗看起来都不是那么扎眼。
拉贝家人,如果来中国,就是要骨髓,也会给他,因为拉贝家族………对25万中国人,有救命之恩!!!!
中华民族的恩人有三位:约翰拉贝先生、白求恩大夫,再就是已来到中国的埃文凯尔